一、穴位注射法【方法】根据不同的周围血管疾病、阶段及证型,选择不同药物注射到相应经络穴位。【作用】1. 平调阴阳,疏通经络,使药物渗透穴内延长刺激时间,通过经络直达病所。2. 通过针刺的机械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穴位的开阖与传导作用,使体内的气血通畅,致已经发生功能障碍的生理活动,恢复正常。【适应症】1. 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临床各期所致发凉、怕冷、疼痛、麻木、肿胀等症。2. 肢体静脉郁血性疾病所致臁疮,瘀积性皮炎。【备注】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系李军主任2010年主研省级课题,并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一等奖。 二、中药热奄包治疗【作用】益气通络、温阳利水、散瘀止痛、祛风除湿。【适应症】1.下肢静脉性水肿。2.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3.结节性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4.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骨关节病。【备注】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系李军主任2015年主研省级课题,并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一等奖。 三、中药涂擦治疗【方法】中药涂擦治疗:将各种不同的药物浸泡于乙醇溶液内,最后倾取其药液,用于局部。【适应症】疮疡未溃、淤积性皮炎、骨关节病及各类皮肤病等举例:【黄马酊】 黄连、马钱子等浸润乙醇溶液具有清热消肿止痛之功,用于脱疽、冻疮、外伤瘀肿、关节炎、浅静脉炎、结节性血管炎、滑膜炎、带状疱疹、丹毒等疾病。【冰红酊】 冰片、红花等浸润乙醇溶液具有凉血活血、消肿散结、止痛之功,应用于各种血栓性静脉炎、结节性血管炎、丹毒、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红肿热痛以及感染性疾病。 四、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方法】中药硬膏利用传统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丹药制成。【功效】具有显著的疏风散寒、调节气血、消肿散节、化痰通络及消肿定痛、祛腐生肌的作用。【适应症】适应于血栓性静脉炎、结节性血管炎、下肢慢性溃疡等脉管病的治疗,是脉管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五、中药箍围疗法【方法】箍围法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糊剂,围敷于病灶处,发挥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功效】感染初期,促其消散;毒已结聚,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适应症】深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淋巴水肿等。六、中药塌渍法【方法】塌渍法又称浸渍法,是用药物煎汤淋洗患部的方法。【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洁净疮口,祛除病邪等。【适应症】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10余个效方,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丹毒、骨关节病等。七、灸法【方法】以经络学说为原理,采用中药配方,通过温热和药理作用,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功能,起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防治疾病的作用。【功效】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作用。【适应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静脉性水肿、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风湿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等。 八、中药掺药治疗【方法】根据局部病变部位特点进行中医辨证,辨别气血虚实、寒热瘀阻等证型,临证加减中药外用,达到中医外治辨证。【功效】清热燥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化腐生肌、生肌长肉、脱毒生津等作用。【适应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疮疡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的坏死溃烂、糖尿病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红肿热痛如: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淤积性皮炎、丹毒、蜂窝织炎等。 九、气压梯度仪【作用】1. 消除肢体各种原因所致的水肿;2. 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适应症】1.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2.肢体淋巴水肿、孕期水肿、外伤性水肿及混合水肿等。3.下肢缺血性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