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虎豹
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山院区肛肠一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肛肠病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炎症性肠病联盟第一届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老年医学会便秘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环型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血栓性外痔、肛周湿疹、直肠脱垂、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肿瘤等肛肠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
一提到肛肠疾病,很多人都会想到“十人九痔”,可见肛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之高。该处所讲的“痔”是泛指所有的肛肠疾病,包括痔、肛裂、肛瘘、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直肠脱重、肛管直肠癌等。中医治病讲究“治未病”,要求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可通过预防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或延缓疾病的发展。
一、肛肠疾病诱发因素
1. 体质因素:中医学认 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机体功能状况差时,抗病能力亦低下,易遭受外感六淫侵袭而罹患疾病。
2. 情志内伤:人体生理功能受精神支配,当遭受七情损伤时亦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发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均与情志内伤有关。
3. 饮食因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炙博肥甘厚腻之品,过食生冷,过度饮酒,均可诱发肛肠疾病的发生,如痔、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等。
4. 解剖因素:因人直立的时间较长,肛门部位于消化道末端,血液回流较差,易造成局部淤血,肛门直肠交界处肛窦开口向上 , 易滞留粪便残渣引起局部持续充血或感染。
5. 排便不规律:便秘 、腹泻、大便时过度用力等,均可加重肛门局部的刺激,而导致疼痛出血、水肿、皮肤裂伤、感染等症状出现。
6. 其他:如劳累、久坐、妇女妊娠,可促使肛门局部血液淤积、回流障碍,而加重局部病变。
二、预防保健措施
1. 积极锻炼身体 , 增强抗病能力: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锻炼身体如做操、打拳、散步、打球、游泳、爬山等,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对于久坐、久站工作的人,要尽量安排时间活动下肢和臀部肌肉,使气血通畅,减少局部气血瘀滞。
2. 避免情志刺激,保持精神愉快:调摄精神意志,思想上安闲清静,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戒怒少思,心胸开朗,乐观愉快 , 使精神处在最佳状态,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防病于未然的目的。
3. 饮食调理: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乃生五痔。”所以平时饮食要有节制、有规律,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多吃蔬菜水果;晨起饮蜂蜜水或温水一杯;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酒、辣椒、芥末等,大热之物如狗肉、羊肉、鳖等不可食。另外不偏食 , 饮食要五谷杂粮粗细搭配,荤素均衡,吃时细嚼慢咽。
4. 注意劳逸结合和起居调摄:《内经》:“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提示应当劳逸结合、锻炼适度,才能气血调畅、疏郁散结、脏腑得养、阴阳互守。
5.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良好的排便习惯包括排便基本定时有规律 ( 每天或隔日定时大便 1 次 ),排便时用力适当,耗时不长,排出通畅,不干燥不稀薄,便后有轻松感,平时注意不要人为的抑制便意感,便时不要读书看报、吸烟等。排便最佳时间为晨起或早餐后,早晨起床后因身体直立可引起结肠运动,饭后由于食物的刺激可加速胃肠蠕动,亦可产生大便感。
6. 便后肛门处理:(1)还纳脱出物:一些肛肠病如内痔、脱肛、息肉等,便后可脱出肛外,轻者可自行回缩,对重者如不能回缩应立即送回,防止肛周组织炎症水肿,使还纳困难。(2)清洗坐浴:是肛门保健的措施之一。可用温热清水或中药坐浴,配合间断肛门收缩,每次 15~20min。中药坐浴熏洗方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消肿止痛等药物,用坐浴的方法不仅可以洗净肛门皮肤皱褶内的大便残渣,而且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和疼痛,对预防肛门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7.肛门功能锻炼:加强肛门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痔静脉的淤血扩张,而且可以增强肛门直肠部的抗病能力,避免或减少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生。加强肛门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有肛门运动法:此法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紧张力、减轻痔出血和脱出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使排便通畅。方法是 : 收缩肛门5s,再舒张 5s,收缩肛门时深吸气舒张肛门时深呼气,如此连续进行 3min,每天 3~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