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主表证、虚证。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外邪袭表,营卫不和,营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捍气,都出自中焦脾胃,所以营卫不和则脾胃不宁,常导致胃气上逆,出现呕恶嗳气等症。一般情况下,表解里自和,或者略加二陈之类以和胃即可。内伤久病脉浮而无力,则在补气养血的同时宜少加潜镇酸敛之品,如天麻、白芍等;脉浮滑有力而无发热恶寒等表症者,多为饮食积滞,胃脘不适、恶心欲吐,可以用吐法,常可减轻症状,如同有的患者查胃镜后,此前多方服药不效的胃病豁然若失。吐法不好用,我们一般用消导的方法如保和丸等。
洪脉:脉体洪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里热证。洪脉的形成,由阳气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为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或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金匮要略说:脉大为痨,极虚亦为痨。这里的久病、失血久泄等出现的洪脉就是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脉大,和真正的洪脉有区别。心血管药物对脉象有影响,服用扩张血管的药,脉常常滑大,也有时表现为洪脉。此时常常舍脉从症,根据其他表现辨证,如同伤寒论所论桂枝汤:服桂枝汤后出现脉洪大,如果烦渴欲饮则为转为阳明病,用白虎汤。如果口不渴,说明仍在表,继续以解表的方法。
濡脉:脉象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主虚证,湿证。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若为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而细。若湿邪阻压脉道,亦见濡脉。濡脉和细脉的区别是脉形略浅显一些,是虚还是湿要通过其他舌像、症状、体征鉴别,体现在治法用药上主要是脉濡的虚证略参以酸敛或者潜镇,而脉沉细之虚证则需补气养血兼以升清。都是气血不足的虚证,用药有所不同。比如说濡脉用加味当归芍药散,以当归、白芍、炙甘草、超酸枣仁等。细脉则用升陷汤,用黄芪、党参配伍柴胡、升麻等。
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如杨花散漫之象。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危重证候。因心力衰竭,阴阳不敛,阳气离散,故脉来浮散而不紧,稍用力则无,漫无根蒂;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故脉来时快时慢,至数不齐。如果和现代医学对比的话,散脉应该是房颤伴心衰的脉象,是心衰、循环衰竭后出现的房颤,浮散无根,此时的治疗和预后都应该结合西医的一些检查做出诊断或处理,预后多不良,中医就只能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并参以潜镇,比如参附龙骨牡蛎汤等。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芤脉主失血、伤阴,失血伤阴证候出现芤脉也可以认为是脉证不符的表现,预后就不如细弱脉好。失血出现芤脉,一般也只能止血、给血,中药一般用不上。伤阴出现芤脉,偶尔遇到,治疗则在大量养阴填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配伍,比如舌质淡加附子肉桂,取八味肾气、右归丸意。如果舌质不淡则加潜阳的药物,比如龟板、鳖甲、牡蛎,取大定风珠意。
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革脉既有芤脉的浮大中空,又有弦脉的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的感觉。其形成的机理是较之芤脉更缺乏生气,也就是“胃气”“肾气”,我们所说的胃神根都不好,后期调理起来需要更长的时间。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主里证。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病邪在里,正气相搏于内,气血内困,故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阳气衰微,气血不足,无力统运营气于表,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如果脉沉而和缓从容,不快不慢,节律调匀,虽有不适,则为病不及脉。对于沉脉主要体察与之相合的脉素,沉脉合脉最多,比如:沉细为血虚;沉弱为气虚。两者都得气血双补,用八珍汤、圣愈汤等;沉弦为气郁,加上细即沉弦细脉则用当归芍药散,养血柔肝;脉不细则用柴胡疏肝散等;沉滑为郁热,根据症状常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左金丸,疏中带散,使气机疏通,郁热散开,则脉见柔和;沉涩为脉络瘀滞,用理气活血方法,根据病症选方用药。
伏脉: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主邪闭,厥证,痛极。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遇到伏脉要结合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再测一测血压,可以帮助对病情的判断虚实,血压正常甚至还高则考虑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所致。如果是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而出现伏脉,应该属于休克状态。另外,要注意和弱脉、沉脉、微脉等弱脉类进行鉴别。
弱脉:极软而沉细。主气血阴阳俱虚证。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阳衰气少,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故脉来沉而细软,而形成弱脉。弱脉还要根据其他四诊所得辨别气血阴阳的侧重。
牢脉: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主阴寒凝结,内实坚积。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牢脉属合脉,脉沉弦紧,缺乏柔和感,感觉没有生气,往往按沉弦脉、沉紧脉记述。脉位比伏脉浅。
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一般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迟脉主寒证,由于阳气不足,鼓动血行无力,故脉来一息不足四至。若阴寒冷积阻滞,阳失健运,血行不畅,脉迟而有力。因阳虚而寒者,脉多迟而无力。邪热结聚,阻滞气血运行,也见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迟脉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经常见迟脉而非久经锻炼者,要询问是否服影响心率的药物,平素心率如何,有无心脏传导阻滞。迟脉未必都是寒证,非胸阳不振,寒凝心脉者,往往不影响脉率。不过,其他脏腑病变见迟脉,至少说明没有热像。与迟脉合脉情况也不少,比如脉迟兼滑,主痰热阻滞,用温胆汤加理气之品;兼脉涩主气滞,理气通阳,考虑用枳实薤白桂枝汤等;脉迟细弱,气血不足,用十全大补、人参养荣丸等;脉迟微弱,为元气衰竭,用参附汤等;暴饮暴食后出现胀满呕吐,也可见迟脉,应加以鉴别。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湿证,脾胃虚弱。湿邪粘滞,气机为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缓脉见怠缓。湿邪困脾的缓脉是脉不细而有力,气血虚弱的缓脉是怠缓无力,前者用平胃散,后者用香砂六君子汤。缓脉是指下感觉脉搏缓慢,但一数脉率至数不少。缓脉不都是病脉。如果和缓有力,节律调匀则为正常脉象,是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足、百脉通畅的反映。若病中脉转缓和,邪气渐退的表现。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论述战汗透邪时说,战汗透邪后由于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而且患者神疲乏力,昏昏欲睡,他说: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慌,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燥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证矣。
缓脉细细的体会,还有缓弱、濡缓、缓涩等不同,虽然都是机能不活跃的表现,但用药有所不同,用药细一些可能效果就更好些。另外,要注意体察是否兼有沉取见滑、弦、紧等脉素,主病就有区别了。沉取兼滑可能有痰热郁闭;沉弦则气机郁滞;沉紧则兼有沉寒痼疾。
涩脉:迟细而短,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主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涩脉主要从有力无力判断虚实。精血亏少,脉涩而无力,常常同时伴脾胃虚弱,所以用药宜轻灵,避免滋腻碍脾;脉涩有力为实证,多气滞血瘀。如果初按涩,沉取有滑象则多为挟痰,挟食。涩和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指感,一般情况是浮取涩,沉取滑。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就是比较虚的患者,调节不太好,或者,容易激动的患者,刚坐下就把脉,脉象急疾而滑,尤其浮取,等平静片刻,脉恢复本来面貌而表现为涩脉。所以切脉时间要够,要静下心来慢慢体会。
结脉: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阴盛气机郁结,阳气受阻,血行瘀滞,故脉来缓怠,脉气不相顺接,时一止,止后复来,止无定数,常见于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脉瘀阻证。结脉见于虚证,多为久病虚劳,气血衰,脉气不继,故断而时一止,气血续则脉复来,止无定数。脾胃病临床见结脉要结合西医心脏病考虑,结脉出现的时间,频率,心电图表现,心脏基础病等情况。除此之外,结脉是脾胃虚弱的脉象,如同缓而无力的病脉。
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邪热内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因邪热盛,正气不虚,正邪交争剧烈,故脉数而有力,主实热证。若久病耗伤阴粗,阴虚内热,则脉虽数而无力。若脉显浮数,重按无根,是虚阳外越之危候。数脉多见于热证,没有疑问,但也未必都是热证,要结合舌像。气虚也常见数脉,心脾肺气虚,运行无力,须脉动以自救,代偿性加快工作,此时补气时宜结合补血加以收敛。
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主阳极阴竭,元阳将脱。实热证阳亢无制,真阴垂危,故脉来急疾而按之益坚。若阴液枯竭,阳气外越欲脱,则脉疾而无力。疾脉需要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治疗。热病高热,伤及气阴,表现为疾脉,有时并非脱证,当清热养阴。
促脉:脉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阳热盛极,或气血痰饮,宿食郁滞化热,正邪相搏,血行急速,故脉来急数。邪气阻滞,阴不和阳,脉气不续,故时一止,止后复来,指下有力,止无定数。促脉亦可见于虚证,若元阴亏损,则数中一止,止无定数,必促而无力,为虚脱之象。促脉与结脉从心率快慢角度来说是相对应的,那么既不“脉来数”也不“脉来缓”而出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叫什么脉,而且这种情况更多见。还有一种促脉的解释,就是脉律正常而有急促的意思,给人一种脉象不太平和的感觉,预示病情有变化,有邪气盛的意思。这种促脉如果脉虽促急,但按之虚,是正不胜邪的表现。肝气初乘脾犯胃时也可表现为这样的促脉,“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可以用柔肝缓急的方法治疗。
动脉: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主痛证、惊证。动脉是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故脉道随气血冲动而呈动脉。痛则阴阳不和,气血不通,惊则气血紊乱,心突跳,故脉亦应之而突跳,故痛与惊可见动脉。脾胃病见动脉多饮食积滞,痰热上扰,多用温胆汤加味。
虚脉:三部脉切之无力,按之空虚。主虚证。气虚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虚不足充盈脉道,故按之空虚。由于气虚不敛而外张,血虚气无所附而外浮,脉道松弛,故脉形大而势软。虚脉不细不弦,不缓不紧,不浮不沉,只是按之空虚。虚脉可以是单一脉象,更多的是与其他脉相兼而为合脉。不过这样的合脉往往视虚脉为次要地位,把反映邪气的脉象要素做为主脉而不称其为虚脉。比如弦而为力,细弱等脉。和弱脉比较,虚脉偏重气虚,弱脉偏重血虚。
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细为气血两虚所致,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无力。湿邪阻压脉道,伤人阳气也见细脉。细脉以虚证为主,即便为湿证也是脾虚生湿,治疗当以健脾化湿为主,香砂六君子汤。细脉与其他脉相兼合脉比较多。比如细弦,主肝血虚,用逍遥散;细滑,主血虚郁热,用丹栀逍遥散;细涩,主气血不足、血行瘀滞;细数,主阴虚火旺;细弱,主气虚亏虚等等。
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若无。主阴阳气血诸虚,阳气衰微。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虚则无以充脉道,故见微脉。浮以候阳,轻取之似无为阳气衰。沉以候阴,重取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正气损失,气血被耗,正气殆尽,故久病脉微,为气将绝之兆;新病脉微,是阳气暴脱,亦可见于阳虚邪微者。微脉病情危重,需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少阴证,当回阳救逆,用四逆汤、参附汤之类。
代脉: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实证。从心率来看,为室性早搏,代偿性间歇,形成联律。其和结脉、促脉对疾病预后的意义,要结合西医心脏病生理进行分析。以上涉及西医脉律不整的脉象都要结合西医心脏生理病理学进行分析,包括迟数脉等。
短脉:首尾俱短,不能满部。主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无力。亦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应注意有无合脉,脉短有力而滑则为郁而化热。
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主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紧满,故脉来应指坚实有力。平人亦可见实脉,这是正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的表现。平人实脉应是静而和缓,与主病之实脉躁而坚硬不同。脉见充实有力,正气不虚,治疗以祛邪为主,从其他相合的脉象要素辨别湿、热、气、血、痰、食的不同而立法处方。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园滑。主痰饮、食积、实热。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故脉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园滑。若滑脉见于平人,必滑而和缓,总由气血充盛,气充则脉流畅,血盛则脉道充盈,故脉来滑而和缓。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滑脉主痰热或者食积化热,一般“有一分滑象,就有一分实证”,只要脉有滑象,就应注意实邪,所以在与虚脉的合脉中见滑象要处理好虚实的关系。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痰饮,痛证。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流泄,调理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弦。疟邪为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弦脉。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及脾,亦见弦脉,弦而无力。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脾胃病弦脉最多见,木克土、肝为脾胃之贼,虽对肝木不公平,但也确实很多脾胃病是肝病导致的。
紧脉: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主寒证、痛证。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诸痛而见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激搏之缘故。紧脉和弦脉不太容易区别,从脉体上感觉,弦好像细一些,紧则粗一些,字面理解也有这个意思,一个是弦,一个是绳。再就是弦比较平顺,紧则比较有起伏搏指的感觉。
长脉:首尾端长,超过本位。主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健康人正气充足,百脉畅通无损,气机升降调畅,脉来长而和缓;若肝阳有余,阳盛内热,邪气方盛,充斥脉道,加上邪正相搏,脉来长而硬直,或有兼脉,为病脉。
以上28种脉象,大多数都有虚实两方面的主病,所以要注意虚实之间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