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治疗法则概要

发布时间:2016-06-13 16:44:36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法,与中医各科疾病的治法一样,是从整体出发,在辨证的基础上,遵循“治病必求其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结合气候、环境、饮食起居,性情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法,但由于妇女在生理与病理上的特殊性,因此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上,与其他各科又有所不同,简单介绍如下:


(一)滋肾补肾法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根本。肾为冲任之本,天癸之源,肾对天癸的成熟、冲任二脉的通盛起着重要作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肾有肾阴肾阳,肾阴肾阳为生长发育、生殖的物质基础与动力,二者必须充盛,协调,保持平衡,方能不得病,即常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一旦失衡,可致天癸冲任功能失常,而产生经、带、胎、产、乳等方面的疾病。因此治肾尤为重要。


1.滋养肾阴法

肾阴不足或真阴亏损,治以滋肾养阴,填精益髓。如果阴精不足,阴不敛阳,阳失潜藏,出现阴虚阳亢时,治以滋阴潜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2.温肾补阳法

肾阳虚,命门火衰,则温肾补阳,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3.阴阳双补法

《医贯砭·阴阳论》说:“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二者相互依存,并保持平衡,所以在肾阴肾阳都虚时,要掌握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的方法,《景岳全书》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治肾阴肾阳俱虚时,要肾阴肾阳同补。


(二)疏肝养肝法

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血之腑,女子以血为本,血是月经与乳汁的物质基础,月经与乳汁正常与否,与肝有着密切关系。


1.疏肝解郁法

如肝郁气滞,或暴怒伤肝,致使疏泄失常,治以疏肝解郁。肝郁气盛时,往往能克脾土,此时治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加以健脾之品,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滋养肝阴法

营血不足,阴液耗损以致肝阴亏虚者,治以滋养肝阴。


3.疏肝清热法

肝郁日久化热,则疏肝清热。


4.育肝潜阳法

阴血不足,不能敛阳,肝阳上亢,则育阴潜阳。


5.镇肝息风法

阴虚火旺,肝风内动,则镇肝息风。


(三)健脾和胃法

脾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全赖脾胃以充养。脾胃功能失常,能引起诸多疾病,正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说:“百病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健脾和胃为治脾胃之常法。


1.健脾益气法

冲脉隶属阳明,《妇人规》说:“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任,所重在胃气,所重心脾生化之源。”《脾胃论》说:“夫脾胃不足,皆是血病。妇女以血为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虚弱,多患妇科病,治以健脾益气。”


2.健脾举陷法

脾为中土,脾虚中气下陷,治在健脾,升阳举陷。


3.健脾和胃法

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不和,胃气上逆者,健脾和胃降逆。若胃热上逆,治以清热降逆;若胃寒上逆,则温中降逆。


(四)调理气血法

气血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与动力,妇女以血为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调和,则脏腑安和,经脉通畅,冲任充盛而无病。若气血失调,可引起冲任为病,故调理气血在妇科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1.理气法

气病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郁、气逆等。气虚者,治则补气,佐以养血活血之品;气陷者,则补气举陷;气郁者,理气开郁;气逆者,降逆顺气。


2.和血法

血病常见的有血虚、血瘀、血寒、血热。血虚者治以补血;血瘀者,活血化瘀;血寒者,温经散寒佐以活血;血热者,清热凉血散血。


失血过多可引起虚脱,此时“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应及时补气固脱;若兼有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亡阳时,要急于回阳救逆,以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