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保胃气论

发布时间:2014-06-04 17:53:24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心主血,以气为动力,但心居胸中,胸中为宗气所聚之处,故心主血脉与宗气密切相关,宗气是后天的根本之气,贯通并温养心脉,资生心气而生血,宗气的生成来源于肺吸入的自然清气与脾胃运化转输至胸中的水谷之精气,二者相辅而成,故心主血的功能实质与肺、脾胃有十分密切关系。《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左乳下(虚里)搏动现已知是心尖搏动,是足阳明经循行之所,被称为“胃之大络”,因此可以断定心主血脉与脾胃之气的盛衰有着特定的关系和联系,可以说脾胃之气对心主血功能有着特殊作用。


心气是血液循行的原动力,心气虚则血行无力,往往导致血瘀。


血与气是相互化生的,因此说是异名同类,《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这样就把血气看成是气的一种形式。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在肾为先天之本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先天既成,后天是不可改的,但人生之后,呼吸饮食,采纳阴阳,仍在不断造化之中。后天的造化虽以先天为基础,但这种后天造化是不可小视的。若无后天造化,先天所禀虽足亦将夭折,因此人们对先天是无为的(佛教中无为者谓之命)。而对后天可是大有可为的,后天有为的基本要素在于脾胃能摄纳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充养先天精气,张景岳对此说的更明白,“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人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


由于先天后天都是人生之本,不可互代,在临床上有重先天者,有重后天者,或曰:补肾不如补脾。或云:补脾不如补肾。各执所以,而百药入口,得脾胃运化,方能达到病所,故补脾固然在脾,补肾也不离于脾。但临床上有脾肾皆亏者,补其脾而脾先复者,未有脾虚者只补肾而奏效者,肾虚可补肾,如精充可助脾,但补肾之药不经脾胃运化不能达于肾中。因此说:临床治疗一切有为之法,皆应先视脾胃为首要前提。临床上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病情,只要病人尚能饮食,总可治之有功,若久病已虚而饮食不入,当视为重候。如焦某案,因冠心病心绞痛两次下四枚支架,仍不能解病痛之苦,耗伤时日,来诊时中州已衰,遂用补中益气汤和香砂六君子汤,而一周脾启食进,化生气血,两周则气血大复,复即痛退神安,三周则行动自如,而遂至恢复工作。近日临床又有一例,患者毕某,女性,74岁,铁路36宿舍,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来时面色恍白,进食很少,稍有凉意则心胃气痛,小便乳糜白而稠厚如奶状,有时饮水较多时则小便尿出泡沫甚多,舌淡苔白,脉弦细,尿常规潜血(+++)、蛋白(+++),遂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干姜合龙胆泻肝汤治疗一周则饮食好转,两周后食欲大增,乳糜尿减少,身感舒服,三周后身体舒服愉快,进食如常人,泡沫尿基本控制。四周后,身体无不适,精神舒畅,小便泡沫极少,现还在服药巩固治疗,本例以治中州脾胃为主,稍佐以小量龙胆泻肝汤方,似是中寒下热之证,遂寒热幷施而病人很快收功。所以临床上经常有人报告要保胃气,甚则治疗冠心病以脾胃为轴心的,辨证施治收效甚捷。有的还有一种保胃气之法,即是如病人取药一周,大夫往往给6付汤药,让病人休息一天,缓保胃气而休息,这种对中药的吸收运转是非常有利的,缓脾休胃法在临床长期服药者,每周6付,病人很愉快,有的病人一连服用25年者、13年者、12年者皆有之,这样得以长期胃气的保养,方能长期服药不疲。此所谓有胃气则生之意。


治病求本就是要维护胃气,开出方药需要有冲和之气,维护后天之本以治大病,是王道之法,临床上必是治上不犯中,治下不犯上,治表不犯里,就能不违土气之墩阜。和肝温阳,也是调和脾胃最得当之处。缓肝可土中泻木,温肾阳也可助火暖土。有一患者患有心律失常三十多年,结、代脉交替出现,应用补脾益肾之品半年后,脉结、代之象消失,医患双方皆大欢喜。


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缓肝可以运脾,达胆可以和胃。胆属少阳,十一脏取决于胆,胆中相火,如不亢烈,可通达和升发诸脏腑之气机,调节十一脏之功能活动。唐容川谓:“清阳之木气上升于胃”。胆为枢机,主开合,脾升胃降,取决于胆。胆在阴阳升降甚至气血运行活动中起到少火作用,少火可以生气,发陈于外,主春生之气。少阳是机能活动的开端,少阳不升,胃往往失于和降。一般胃气不和常责之于肝。临床上其实胆胃不和者尤为多见,达胆和胃,胜于舒肝,如情绪不稳,怒气难消,致胃气不和而心神紧张之不寐症,于治冠心病方药中加龙牡、温胆汤,常能应手取效。还如有湿热内蕴,胆失宁谧,睡眠不稳,心胸痛悸时而发生,尤以精神紧迫者的温胆汤加龙胆、栀子、黄芩之属,以清胆热,往往药即下咽病情即稳(西医有胃冠反射、胆冠反射之说,亦可作参考)。有人说:“人无胃气,则化源断绝;人无胆气,则生机停废。二者一是根本,一是开端。”临床上应本末为助,标本相得,却常用六君子汤合温胆汤而达胆和胃,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脾胃薄弱而胆气相怯再加年高病远者情绪常有波动,尤为常见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