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方名:桑家汤
⒉处方来源:
⒊组成:桑枝
⒋功能:滋肾平肝、泻肺利水。
⒌方解:方中桑叶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之功;桑白皮甘寒,入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桑寄生苦甘平,入肝肾二经,《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桑椹子甘、酸,寒。归心、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之功;桑枝苦平,入肺、肾二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之功;诸药配伍,共达滋肾平肝、泻肺利水之效。
⒍主治:特发性水肿属于肺肾失调、肝失疏泄证,表现为颜面、四肢浮肿憋胀,时轻时重,或因情志不遂、劳累恼怒而加剧,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白腻,脉弦。
⒎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主要用于特发性水肿之肺肾失调、肝失疏泄证。特发性水肿多见于生育期妇女,偶
发于中年以上的男子,是指经多种检查未发现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水肿,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 一般认为是内分泌功能失调和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所致。多数时轻时重,时发时止。水肿表现为颜面及四肢不等,程度轻重不一,自觉有紧胀感,重者手指难于握拳,水肿多在晨起卧后减轻,活动后明显加重。本病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了,治疗较为棘手。可间断使用利尿剂减轻症状等,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属中医学“水肿”范畴。老师认为,本病乃肝肾不足、疏泄失职、肺失肃降引发,与肺、肝、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疏泄失职、肺之肃降失常、肾不化气,三焦水道不利,津液输布失常,水液停聚、气机不畅,而成本证。以滋肾平肝、泻肺利水为大法。故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肺肾失调、肝失疏泄,病位在肺、肝、肾,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特发性水肿病人,病机相符者,临床表现为颜面四肢浮肿,时轻时重,或颜面四肢憋胀,无明显诱发因素或因情志不遂、劳累恼怒而加剧,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白腻,脉弦,均可应用,无不奏效。
⑵临床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兼有特发性水肿,属于肺肾失调、肝失疏泄者,均可合用本方治疗。
⑶本方药性平稳,可反复使用。
(4)该方的加减规律:伴血压高者加夏枯草汤(夏枯
⒏验案举要:
验案: 水肿气虚水湿阻滞证,治以益气健脾,祛湿利水
武某,女,50岁,
二诊(
三诊(
四诊:(
⒐注意事项:
本方主要治疗的是特发性水肿属于肺肾失调、肝失疏泄证,药性平稳,可反复使用。
(整理者: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