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业教授谈舌诊(二)

发布时间:2018-04-20 14:50:44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胃气的盛衰,可从舌苔的变化上反映出来。病理舌苔的形成,一是胃气夹饮食积滞之浊气上升而生;一是邪气上升而形成。


望舌苔,包括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苔质指舌苔的形质,包括舌苦的的厚薄、润燥、糙粘、腐腻、剥落、有根无根等变化。

厚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有病见之,多为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舌苔由薄而增厚,多为正不胜邪,病邪由表传里,病情由轻转重,为病势发展的表现;舌苔由厚变薄,多为正气来复,内郁之邪得以消散外达,病情由重转轻,病势退却的表现。


润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是润苔。表示津液未伤;若水液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是有湿有寒的反映,多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之证。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为燥苔,由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见于热盛伤津、阴液不足,阳虚水不化津,燥气伤肺等证。舌苔由润变燥,多为燥邪伤津,或热甚耗津,表示病情加重;舌苦由燥变润,多为燥热渐退,津液渐复,说明病情好转。


腐腻:苔厚而颗粒粗大疏松,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称为“腐苔”。因体内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之气上泛而成,常见于痰浊、食积,且有胃肠郁热之证。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不同腻状粘液,称为“腻苔”多困脾失健运,湿浊内盛,阳气被阴邪所抑制而造成,多见于痰饮、湿浊内停等证。


剥落: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剥处见底,称剥落苔。若全部剥脱,不生新苔,光洁如镜,称镜面舌、光滑舌。由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毫无生发之气所致。无论何色,皆属胃气将绝之危候。若舌苔剥脱不全,剥处光滑,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称花剥苔,是胃之气阴两伤所致。舌苔从有到无,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薄白之苔,乃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舌苔的增长或消退,都以逐渐转变为佳,倘使舌苔骤长骤退,多为病情暴变征象。


有根苔与无根苔:无论苔之厚薄,若紧贴舌面,似从舌里生出者是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非如舌上生出者,称为无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病邪虽盛,但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


总之,观察舌苔的厚薄可知病的深浅;舌苔的润燥,可知津液的盈亏;舌苔的腐腻,可知湿浊等情况;舌苔的剥落和有根、无根,可知气阴的盛衰及病情的发展趋势等。


苔色即舌苔之颜色。一般分为白苔、黄苦和灰、黑四类及兼色变化,由于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


白苔:除了正常的苔色外,在外感病中见于表证、卫分证,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还未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在内伤病则多见于寒证,若舌淡苔白而湿润,常是寒湿证。一般白舌无热邪,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积粉苔”是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温疫或内痈。再如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糙裂苔”,皆因湿病化热迅速,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温病或误服温补之药。如果舌苔白而舌质红绛,为邪在卫气而波及营分;内伤杂病则为痰湿阻遏,热邪内郁。如果舌苔白但干燥乏津,则为热邪化燥入里的表现。


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色。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若苔薄淡黄,为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或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黄苔要注意有根无根,即所谓“有地之黄”,如果只是舌苔表面浮细淡黄,未必是实热证,可能湿邪阻遏,气郁未伸;或者过用温热之品所致。这种情况就当“慎不可乱投苦泻”,治疗方法则“虽有脘中痞闷,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具体药用以“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


舌苔薄黄而干,胃中燥热,金银花、蒲公英、淡竹叶、知母等最好;舌苔黄厚而腻,湿热内蕴,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最宜。舌苔黄厚而干,为湿热内蕴而阴液已伤,可在芩连的基础上左以少量的养阴而不碍湿之品,比如北沙参、知母、芦根等;也可以用较大量蒲公英代替黄连,蒲公英清热祛湿,还能坚胃阴而无黄连之苦寒化燥之弊。如果舌苔仍不退,此时可以用大量芦根100~300g,先冷水浸泡2小时,煮沸后武火煎煮10分钟,待晾温后用其煎煮其他苦寒燥湿方药,有增水行舟之意而无滋腻碍湿之嫌。如果舌苔黄而舌质淡,则为寒热错杂,应寒热并调,比如三泻心汤类,以干姜配黄连、黄芩。


灰苔:灰苔即浅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温证。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可见外感热病,或阴虚火旺,常见于内伤染病。苔灰而润,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


黑苔:黑苔多由焦黄苔或灰苔发展而来,一般来讲,所主病证无论寒热,多属危重。苔色越黑,病情越重。如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为热极津枯;苔黑而燥,一见于舌中者,是肠燥屎结,或胃将败坏之兆;见于舌根部,是下焦热甚;见于舌尖者,是心火自焚;苔黑而滑润,舌质淡白,为阴寒内盛,水湿不化;苔黑而粘腻,为痰湿内阻。脾胃病临床所见黑苔,大部分为染色之假苔。


在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变化是一致的,其主病往往是各自主病的综合。如里实热证,多见舌红苔黄而干;里虚寒证多舌淡苔白而润。而不一致的情况表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病情复杂,根据具体情况,辨别寒热的多少、虚实的侧重,恰当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