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苏某某,男,81岁,汉族,干部,已婚,初诊日期:2006年12月4日.
主诉:间断腹泻9个月,加重1个月。
现病史:9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日十余次,大便不畅,量少,伴里急后重,服用“氟哌酸胶囊”,症状好转,后出现便秘,服用“芦荟胶囊”后,又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之后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4个月前于某省级医院查钡餐造影:结肠未见异常。2个月前于我院门诊口服中药治疗,症状稍有好转。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间断口服中药汤剂(药物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现主症:大便次数增多,呈失禁状态,时往外淌黄色粪水样便,小腹胀满,肛门窘迫不舒,乏力,消瘦,纳差,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既往史:冠心病病史10年,未正规治疗。
体征:左下腹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肠鸣音亢进。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系老年男性,脾胃已虚,腐熟运化功能减退,食积不化,日久成湿,湿邪积滞下注,大肠传导失司,正气欲驱邪外出,而湿邪积滞阻滞不去,正气与湿邪积滞相搏,故大便次数增多,反呈失禁状态,时往外淌。湿阻气滞则小腹胀满,里急后重;湿邪中阻,脾胃运化失司,故纳差食少;湿邪日久化热,移热于小肠,故出现小便黄。其舌质红,苔黄,脉弦滑,皆为湿热内阻之象,本证主病在大肠,涉及脾胃,属饮食积滞,湿热中阻。
中医诊断:泄泻。辨证:饮食积滞,湿热中阻。
西医诊断:⑴直肠癌;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则治法:清热利湿,消积导滞,通因通用。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桔梗6g,枳实10g,当归10g,薏米15g,陈皮10,黄连3g酒大黄10g,木香6g,白芍15g,厚朴10g,焦山楂10g,炙甘草6g,党参15g。
西医治疗:针对病人病情给予利复星、以抗炎、补液、丹参粉针等,改善心脏供血。氟尿嘧啶注射液0.25保留灌肠。
二诊:2006年12月8日.服第一付药后,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并伴有气短乏力。第二付药则未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消失,气短乏力好转。患者自述“感觉舒服多了”。积滞外排,腑气较通畅。脾胃亏虚。上方去大黄、焦山楂,加白术10g、茯苓15g、焦三仙30g。
三诊:2006年12月16日.仍大便不禁,在骶麻下行肛门指诊:可触及肿物,表面欠光滑,上界未触及,指套染有血性物。循腔进镜6CM达直肠,肠腔明显狭窄,不能进镜。退镜观察,肠腔可见肿物环行生长,表面凹凸不平,暗紫色,上覆垢苔,质硬,触之易出血,肿物下界延及肛管。诊断:1、肛管、直肠癌?湿热下注大肠,损伤肠络,与血互结成积,阻滞肠道。治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用:太子参30g,金银花15g,赤芍15g,牡丹皮10g,苦参15g,生地榆30g,连翘10g,生地30g,天冬10g,枳壳15g,酒大黄10g,瓜蒌仁18g,玄参30g,薏苡仁15g,甘草6g,何首乌30g,桔梗10g,败酱草30g,炒桃仁6g,烫穿山甲6g,黄芪10g,鸡内金10g,焦三仙30g。
四诊:2007年1月4日.病情稳定,无特殊变化。
按语及体会:患者以“腹泻”收住入院,时见大便呈不禁状态,时时外淌,伴小腹胀满,里急后重。腹部检查发现左下腹条索状物,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脉症合参,证属湿热积滞阻滞肠道,热邪下迫。腹泻是正气驱邪外出的反应,因此在治疗时,不能止泻,而是因势利导“通因通用”。考虑患者年事已高,所以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达到了暂时缓解病情、减少痛苦的作用。后查肠镜诊断为直肠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中药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结合直肠给药化疗,使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