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案(痞满)

发布时间:2018-04-23 14:03:08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患者张某某,女,57岁,汉族,干部,已婚。初诊日期,2005年5月29日。

主诉:心下痞塞满闷反复发作8年,加重1月。

现病史:心下痞塞满闷,矢气后减轻,时有隐隐作痛,嗳气早饱,食欲不振,口干口苦,肠鸣漉漉,大便稀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睡眠欠安,手足心热。舌象:舌质舌质淡胖,舌苔苔黄腻。脉象:脉细数。既往有心脏病、长期服药病史。

体征:上腹压痛。

辅助检查:胃镜报告示:轻度萎缩性胃炎。

病因病机分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胃主和降,以降为顺。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气虚,健运失职,水湿不化,日久湿郁化热,湿热中阻,中焦气机升降不畅,和降失司,故心下痞塞满闷、隐痛,矢气后减轻;水湿不化,水走肠间,则肠鸣漉漉、大便稀溏;气血不足,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脾虚湿困则食欲不振;气血不足日久、阴精亦亏,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形体消瘦。湿郁化热则口干口苦,苔黄腻,舌质淡胖为气虚之象,脉细数为阴虚之象。本病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气阴两虚,标实为湿热中阻,

中医诊断:痞满。辨证:气阴两虚,湿热中阻。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则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化湿,理气消痞。

方药:枳术汤、黄连温胆汤、生脉饮加减。太子参15g,北沙参10g,生地10g,黄连6g,炒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5g,炙甘草6g,白术10g,枳实10g,大腹皮10g,生苡仁10g,焦三仙(各)10g。服5付。

二诊,2005年6月4日。

症状减轻,湿热渐化,守方继服。

三诊,2005年5月14日。

又服上方10付,症状消失,湿热化,气血渐复,守方治疗3月,胃经检查示:胃炎萎缩改变消失。

按语及体会:“心下坚大如盤,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朮汤主之。”枳实白朮汤是治疗心下痞满的代表方,慢性胃炎以痞满为主要表现时,往往以之作为主方加味。本病例,兼有湿热,故配伍黄连温胆汤。又因湿热日久耗伤了气阴,所以加生脉饮益气养阴。

从一般胃炎发展到癌前病变阶段,经历了漫长的多步骤、多基因积累过程,从中医角度是一个脾胃逐渐虚损的过程,到了胃癌前病变阶段,脾胃的根基受损,气阴两虚,中土元气大伤,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才使得瘀毒内结,虚实胶结。而瘀毒与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不同,是疾病发展到癌前病变这一阶段本虚标实基本病机的一部分。本虚是脾胃虚弱,而标实则是瘀毒内结。此时瘀毒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影响者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常见到肝气郁结或肝胃郁热的表现而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吞酸等症,但它只是一个兼证,表面的、暂时的,此时仍然把治疗重点放在脾胃上,要紧紧抓住癌前病变这一阶段病机关键采用健脾益胃、脾胃阴阳分治结合活血解毒法,从本调理。张仲景谆谆教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张景岳也曾明确指出:肝气郁结乘脾犯胃者,肝气无不渐散,而脾胃虚弱不复。所以,针对此可以暂用舒肝理气之品,中病即止,以防其耗气伤阴,对病本不利。

临床上亦常见到湿热内蕴、饮食积滞等证,然脾胃功能失调是产生湿热的根源;而饮食失节则是积滞胃脘的原因,所以随着清化湿热,消食导滞往往湿热及饮食积滞随用药而渐散,脾胃虚弱则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所以,舒肝理气、清化湿热、消食导滞等治标之法一般只是“急则治标”的权宜之治,症状缓解后则应坚持“缓则治本”的长期调理。根据脾胃阴阳之虚损,或健脾活血解毒,或益胃活血解毒。因此,必须在健脾益胃的基础上予以祛除才能使脾土敦厚,胃气冲和,粘膜荣润,脉络畅通,中焦升降有度,纳化正常,恢复脾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