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腹痛

发布时间:2018-04-20 15:16:42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患者冯俊芳,女,35岁,汉族,干部,已婚。初诊日期:2006年10月30日。

主诉:数年来行经腹痛。

现病史:每月来月经前2日即胃脘疼痛,疼痛剧烈,常用解痉止痛药效果不明显,一般1周后随着月经渐过,疼痛逐渐减轻,月月如此。现胃脘疼痛,查患者型寒畏冷,下肢冷凉,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细。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素体阳虚,行经时浊瘀停蓄下焦,浊气上逆犯胃,胃气阻滞,故胃脘疼痛。

中医诊断:行经腹痛。辨证:下焦寒凝血瘀。

治则治法:温经活血,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味。延胡索10g,当归10g,川芎6g,桂枝10g,白芍15g,炙甘草6g,乌药6g,茯苓15g,鸡内金10g,焦三仙30g,陈皮10g,半夏10g,百合15g,香附10g,良姜6g。

二诊:2006年11月5日

胃痛止。仍型寒畏冷,下肢冷凉,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细。素体阳虚,下焦有沉寒宿瘀。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6g,炮姜6g,当归10g,川芎6g,延胡索10g,五灵脂10g,没药3g,蒲黄10g,肉桂3g,赤芍药10g,牛膝15g,乌药6g,白芍15g,炙甘草6g,香附10g。

三诊:2006年11月17日

本月13日来月经,未出现胃痛,气血调和,经脉通畅。效不更方,上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及体会:就诊时值两次月经之间,平素胃阳不足,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胃的升降功能失调,胃气郁滞而发生胃脘疼痛,故首诊以温胃止痛为法,也是“急则治其标”之意。胃痛止后则以调经为主,从本调治。冲脉为血海,任通冲盛以后月事才“以时下”,而冲脉隶属阳明,和胃关系密切,如果胃虚则容易受经血的冲逆而发生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出现行经时上腹疼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等。如本证行经时下焦浊瘀循经上逆犯胃,导致胃气郁滞,胃脘疼痛。所以在胃痛止后则以调理冲脉,即“缓则治其本”,一般在下次行经前1周用药,可连续调理3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