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鼓胀)

发布时间:2018-04-20 15:09:26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患者李某某,男,73岁,汉族,工人,已婚。初诊日期,2005年4月26日。

主诉:双下肢水肿1年,近期加重伴嗜睡3天。

现病史:患者1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就诊于省二院,查丙肝抗体(+),诊断为“丙肝肝炎后肝硬化”,予利尿剂口服,自春节后水肿逐渐加重,并出现腹部胀满。3天前患者神志模糊,今晨急诊以“肝硬化”收住我病区。症见:神志模糊、嗜睡,周身高度水肿,腹胀满,小便短少,不大便5日。10年前曾有外伤后输血史。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年近8旬,脾肝肾功能虚衰,气血水互结形成鼓胀;水液不循常道,泛溢肌肤,则周身水肿,且水性趋下,故双下肢水肿较重。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短少。中焦痞塞,清阳不升,水液内停,浊气不降,蓄积成毒,蒙蔽清窍,清空失养则神志模糊。舌质红、苔薄黄为水液停聚中焦酿生湿热,脉滑为体内有痰热之象。

中医诊断:⑴鼓胀;⑵神昏。辨证:气滞血瘀水停,湿浊蒙弊清窍。西医诊断:肝硬化,并发:①肝硬化腹水;②肝性脑病。

治则治法:行气活血利水。

方药:太子参30g,枳壳10g,青皮10g,陈皮10g,白术10g,茯苓30g,丹参15g,泽兰30g,益母草30g,大腹皮30g,葶苈子15g,车前子15g(包),白芍15g,焦三仙30g,鸡内金10g。

西医治疗,低钠高热量饮食,补充白蛋白,利尿。

二诊,以上方加减治疗7天,嗜睡改善,仍小便少、色黄,周身高度水肿,腹胀满。

脾虚湿热壅滞,治以补气健脾,利水渗湿法。调整处方如下:黄芪30g,白术10g,柴胡10g,赤芍10g,木香10g,陈皮10g,云苓30g,泽兰30g,益母草30g,茵陈30g,白茅根30g,内金10g,焦三仙30g。

三诊,以上方加减治疗10余天,水肿明显减轻,自述乏力、不思饮食,上方加:白芍15g、枳壳10g、苍术10g。

按语及体会:患者年事已高,且处于浅昏迷状态,所以主观感觉症状较少,主要依据体征、舌脉辨证论治,此时主要结合中医辨病论治的规律立法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