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某某,女,75岁,汉族,干部,已婚。初诊日期:2006年8月8日。
主诉:腹胀20天加重伴纳差7天。
现病史:20天前患者腹泻后出现腹胀,乏力,纳差。3天前就诊于某市级医院,诊断为:1.心肌缺血改变;2.胆囊炎;3.肝硬化合并腹水。现主症:腹胀,纳差,乏力,便溏、大便日2-3次,小便少。
既往史:既往矽肺36年;糖尿病5年,现服用“优降糖”1片,3次/日,右乳腺癌术后5年,行正规放化疗。
查体:右侧胸廓可见乳腺癌术后改变,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湿性罗音。腹部膨隆,腹壁无明显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
辅助检查:红细胞沉降率:80mm/h。肝功能:总胆红素17.8umol/L、直接胆红素5.7umol/L、谷丙转氨酶42U/L、谷草转氨酶62U/L、总蛋白70g/L、白蛋白36g/L、谷氨酰肽酶157/L、碱性磷酸酶160U/L。甲胎蛋白:阳性。腹部彩超:1.肝硬化;2.腹水;3.胆壁增厚;4.脾大。CT:肝右叶顶部见片样略低密度影,边界模糊,约5.5CM,诊断:1、肝右叶占位。2、腹水。
病因病机分析: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肝气郁结。肝藏血,气郁日久,使肝血瘀滞。肝经气滞血瘀,不能疏泄三焦,水道不利。加之肝木乘脾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如此三焦水道不通畅,经脉不利,水液不行,水湿内停,则渐成鼓胀。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故表现出肝肾阴虚的病机变化。
中医诊断:鼓胀。辨证:肝肾阴虚,血瘀水停。
西医诊断:⑴肝癌合并腹水;⑵2型糖尿病;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高血压病1级。
治则治法:滋阴利水,软坚散结。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生地15g,当归10g,枸杞子10g,沙参10g,麦冬10g,川楝子6g,桃仁10g,红花6g,赤芍10g,五灵脂10g,延胡索10g,枳壳10g,泽泻10g,茯苓30g,大腹皮15g,甘草6g,鳖甲15g。
西医治疗:静点绿丁诺,云南白药,高糖+维生素,硝苯地平缓释片,双氢g尿塞,安体舒通片,甲氰咪呱。
二诊:2006年8月10日。
腹胀,纳差,乏力,便溏、腹部膨隆。肝血瘀阻,水道不畅。加强利水渗湿,采用养阴利水方法,调整方药如下:沙参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0g,鳖甲15g,泽泻10g,茯苓30g,大腹皮15g,葶苈子15g,茵陈15g,猪苓10g,益母草15g,泽兰15g,丹参15g,赤芍10g,烫穿山甲6g,焦三仙30g,川楝子6g,甘草6g。
三诊:2006年8月13日。
诸证减轻,腹部较前平软,饭量增加。肝之气血较前调畅,水道通畅。上方加黄芪15g、白术10g。
四诊:2006年8月15日。
诸证减轻,腹部平软,饭量增加,体力改善。肝脾调和,气行血顺。继服上方。
按语及体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生化检查、CT等结果诊断为肝癌。开始腹部彩超并未提示肝占位病变,后因血沉、甲胎蛋白、谷氨酰肽酶、碱性磷酸酶异常,以及大量腹水而血浆白蛋白并不很低,而进一步CT检查才发现在肝右叶顶部有直径约5.5CM片样略低密度影。中医辨证初诊时表现为明显肝阴虚证候,用一贯煎和膈下逐瘀汤加减,但腹胀、食少等症状无明显变化。二诊时将去生地、当归、枸杞子等滋腻有碍脾胃运化功能的药物去掉,再加焦三仙等和胃之品,并加重了活血利水药物,从而使症状改善,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因此,疾病到了严重阶段,在治疗时要时时顾护胃气。存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