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病案(噎膈)

发布时间:2018-04-20 14:55:25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某,女,45岁,汉族,已婚。初诊日期:2007年3月12日。

主诉:烧心吞酸,伴咽喉异物感5年余,近期加重。

现病史:患者平素脾胃不好,经常烧心嗳气、食少纳呆,急躁易怒,每因情绪抑郁症状加重,间断服用西药制酸药。近年来因工作不顺利,出现咽喉异物感,有时还感觉吞咽时胸骨后疼痛,特别是酸辣食品,故来就诊。现主症:烧心嗳气,胸胁胀闷不适,咽中如有物梗塞,表情忧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舌质淡红,舌尖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查胃镜示:齿状线舌形上移、食管末端活检为肠上皮化生,食管炎、Barrett食管、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诊断:烧心。辨证:肝胃不和。

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

治则治法:理气解郁,疏肝和胃。

方药:半夏10g,陈皮10g,云苓10g,炙甘草6g,柴胡6g,枳壳6g,白芍15g,元胡10g,川楝子6g,吴茱萸2g,黄连4g,浙贝母10g,煅瓦楞子30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

二诊,2007年3月19日。服药后,烧心吞酸、嗳气、胸胁闷胀等症减轻,仍感吞咽不利,脉弦细无力。考虑肝郁病情缓解,其脉弦细无力主要是脾虚的所致,调整方药: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清半夏10g,陈皮10g,白及10g,丹参15g,浙贝母10g,黄芪15g,薏苡仁15g,八月扎10g三七3g,煅瓦楞子30g,炒谷芽20g,炒麦芽20g。

三诊,2007年3月26日。吞咽不适症状消失。之后以上方为主随症稍作加减,服药3余,于2007年6月复查胃镜,食管粘膜光滑,Barrett食管现象消失,浅表性胃炎。

按语及体会:反流性食管炎伴Barrett上皮,被称为癌前病变,目前的治疗,西医主要采取抑制胃酸、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加强抗胃食管反流机制、促进食管及胃的排空能力,以及强化食管粘膜的防御机能等措施。一般有效,但停药半年后与反流相关的症状和RE多数复发,因此,达到治疗疗效后,一般需要连续或间断用药维持。而长期应用易出现药物的副作用以及经济方面的负担。由于RE具有以上发病机制和治疗特点,决定了RE的治疗需综合和整体治疗。最理想的治疗是纠正引起反流的病理生理改变。然而,目前西医尚无一种治疗方法能符合此需要。中医治疗RE伴Barrett采用整体调整的方法,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一般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常见证型有: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常用中药方剂有:旋复代赭石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和小陷胸汤等,临床总有效率一般在82.8~92.1%。尚未发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成药制剂。临床研究表明,不管是辨证论治、还是专方专药都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食管炎症性反应,逆转Barrett食管的病理改变。综合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RE现状和发病机理,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更符合现代RE伴Barrett食管的治疗理念。中西医结合治疗RE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在不同环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