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宋某,女,48岁,2017年2月17日初诊。
舌脉:舌淡红,舌中苔薄黄,脉沉细寸尺不及,面萎黄有斑。
主诉:胸闷阵作伴周身乏力两月余。
初诊:患者诉两个月前因生气后出现坐着时胸闷善太息,未就医系统治疗,慕名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坐着时胸闷欲太息阵作,偶有持续一天胸闷,偶有心慌,周身乏力,纳可,偶有嗳气,食后胃胀,二便调,寐差,入睡可,易醒,醒后需活动。整体怕冷,平素有口干口苦。末次月经2月4号。查体:血压150/90mmHg。
既往史:发现缺铁性贫血年限不详,未服药。
西医诊断:1.缺铁性贫血2.绝经期综合症
中医诊断:郁证
证型:心脾两虚
治则:益气养血,清心解郁安神
方药:参苏饮合酸枣仁汤化裁
太子参10g, 麦冬10g, 五味子6g, 焦三仙30g,
鸡内金20g, 山药20g, 谷芽20g, 黄连6g,
百合30g, 知母10g, 川芎6g, 炒枣仁20g,
预知子15g, 郁金15g, 石菖蒲15g, 合欢皮30g,
钩藤15g, 盐车前子10g(另包)
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017年2月24日):服药期间心慌未作,寐转安,乏力减,烦躁减,周身冷减,有胸闷,纳食减,无饥恶感,胃胀不能食凉,大便1-2天一行,不干。晨起手胀,药后口干未加重。舌淡红,苔中厚黄。脉沉细弱寸尺不及。辅助检查:近一周血压120-130/83-90mmHg,心率80-90次/分;血常规:MCV:66.30fL,MCHC3:05.00g/L,HGB:105g/L(2017-02-21井陉县医院)。上一方加减:药后诸症减轻,口干未加重故去性平力薄的太子参、山药,加补气较强的党参15g。黄连加至10g,郁金加至20g,石菖蒲加至20g,车前子加至15g以加强清热去湿的功效,加味火麻仁15g,高良姜5g,玉米须30g。继服七付。
三诊(2017年3月3 日)心慌未作,入睡可,大便通日一行,手胀减,乏力继减,目沉,纳可,饭后胃胀在。舌淡红,苔中厚黄。脉沉细弱尺不及。今晨血压157/98mmHg.上方加减:党参加至20g增强补气生津的功效,高良姜加至7g,谷芽加至30g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功,盐车前子加至20g;火麻仁减至10g。继服七付。
四诊(2017年3月10 日)心慌、胃胀未作,入睡可,大便通日一行,时欲太息,活动时加重,晨起手胀脚胀在,药后无口干加重。3月4日月经至,带经5天。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尺不及。上方加减:党参加至30g,车前子加至30g,火麻仁加至15g;加味仙鹤草30g以收敛止血。继服七付。
五诊(2017年3月17日)纳寐可,胃胀、心慌未作,脸色好转,咽痛,右手胀,偶喜长出气,大便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小数。上方加减:五味子加至10g,炒枣仁加至30g,黄连加至12g;去预知子。继服七付。
六诊(2017年3月31日)停中药一周。现纳寐可,周身乏力、胸闷长出气去。大便日一行,有不尽感,穿少后后背凉,夜里口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近一周血压波动在126-143/84-91mmHg,心率68-84次/分。上方加减:去仙鹤草,火麻仁加至20g,加味陈皮10g,加味鸡血藤15g。继服七付。
按:
郁证是指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导致的气滞、血瘀、痰湿蕴结、食积、火郁,导致脏腑不和的一类病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肋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有异物梗塞为主要症候。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泻,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应根据临床症状,辨明其受病脏腑侧重之差异。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六郁分属。一般来说,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该患者中年女性,七情内伤,影响气血,气郁气结,故胸闷善太息。忧愁思虑,日久伤及心脾,气血生化不足,不能养心,心神不安,故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萎黄有斑。气滞日久,郁热伤阴,致肝阴亏耗,肝火上炎故见口干口苦。舌脉均见一派气血亏虚之象。刘老师方用生脉散益气养阴补心肺,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加入百合郁金石菖蒲合欢皮清心解郁安神,加入黄连钩藤清热平肝,加车前子导热从小便解,加山药补脾益气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