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化饮法治疗咳嗽案

发布时间:2017-05-13 11:04:02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患者:丁某某,女,54岁。2016年3月11日初诊。

舌脉:脉沉细弱不及,舌淡红苔薄黄。

主诉:咳嗽两年,一年四季皆咳。

现病史:咳嗽,咽痒即咳,咽中有泡沫痰;背凉即咳,不喘,时伴呕吐,夜间入睡时咳嗽加重。晨起口干。夜间燥热盗汗。整体恶寒。纳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两年前因天冷,后背发凉引起咳嗽,服中药此症状缓解十多天。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断:风寒咳嗽

辨证:外寒内饮证兼里热证

治则:外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内以清里热,兼以止咳

方药: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荆防败毒散、止嗽散加减

           荆芥6克     防风6克    柴胡10克    黄芩9克

           清半夏3克   麦冬10克   蜜麻黄6克   五味子10克

           茯苓10克    桂枝3克    细辛3克     焦三仙30克

           金荞麦15克  百部15克   款冬花10克  紫菀10克

           桔梗10克    甘草6克    前胡10克    生姜3片

 5付,水煎服,一日一剂.

2016年3月17日二诊:患者药后仍咽痒即咳,泡沫痰,夜间咳重,后背凉。夜间无燥热汗出。无口干加重。大便一天两次,成形。脉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上方加减:桂枝加到5克、细辛加到5克、茯苓加到20克、桔梗加到15克。加旋复花10克(另包)、车前子15克(另包)。去前胡。7付,水煎服


2016年3月24日三诊:患者药后咳嗽及咽痒明显好转,夜间咳减,夜间燥热无,无心慌。但仍有白色泡沫痰,仍咽痒或背凉受风即咳,晨起口干。大便一天一到两次,成形。脉沉细,舌红,舌后苔薄黄腻。上方加减:茯苓加到30克、桂枝加到7克。加白术10克、加白芍10克。去麦冬。 7付,代煎


2016年3月31日四诊:患者药后咳嗽减,咽痒去,遇风时咳有泡沫痰症状无,觉咳时气上顶感无,后背凉去。但其咳嗽在白天或夜间有1~2次。无燥热口干加重。大便一天1~2次。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微腻。上方加减:去旋复花。7付,代煎

 

按语:

其主症为咳嗽,泡沫样痰,背凉即咳,恶寒,偶有呕吐。因感受风寒引起咳嗽。外感风寒,素有水饮,水寒互结,寒饮射肺,肺气失宣,故痰为泡沫样。风从皮毛而入肺,寒从背俞而入肺,故背凉即咳。风寒束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因肺经环循胃口,邪克于里故胃气上逆呕吐。其兼症因夜间阳气不足,不能温化水饮,故咳嗽加重。凡病皆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因寒邪入里化热或久病及肾,肾阴虚阳盛则燥热。卫阳不外护,营阴迫津外泄而盗汗,晨起口干。总体属于外寒内热的症状。脉沉主里,细弱为久病气虚,舌苔薄黄乃有热。故为外寒内饮兼里热证,治以外散风寒,温肺化饮,清里热,止咳。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中用蜜麻黄性温而润,辛散发汗缓和,增强润肺止咳之功;细辛辛温温肺化饮兼解表;五味子酸甘敛肺止咳,恐温燥伤肺。师用小柴胡汤有两点原因:1、患者久咳,病位入里,咳嗽为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久咳不愈表示正邪相持不下。2、五行中金克木,现肺金已虚,肝木侮之,肝胆相表里,其必有郁热。用小柴胡汤透解邪热,通达经气。用祛风散寒力强的荆防败毒散与止咳力强的止嗽散来治病之标也。全方药标本兼治,面面俱到。


患者二诊夜间燥热出汗已无,仍咳泡沫痰,说明热已解但仍有饮邪停肺,外寒束表,故桂枝、细辛加量以外散风寒;茯苓桔梗利水化饮祛痰。加车前利尿治饮邪咳喘;旋复花消痰行水、降气平喘治咳嗽痰喘。前胡虽能降气化痰,但主治肺热咳嗽,其性偏凉恐伤肺胃,敛饮邪故去之。


患者三诊咳嗽、咽痒明显好转,说明原则正确。现燥热已无,但舌黄腻,依旧有少量内热痰湿,故用酸寒白芍滋阴治阴虚发热。麦冬味甘寒滋阴润肺,对于泡沫痰会有留滞于肺,故去之。白色泡沫痰仍在,饮邪依旧未去,因饮与脾相关,脾主中州,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阳不足,脾失健运则长年咳嗽,肺金为子必致脾土母虚,脾湿滞为痰为饮。其脾阳虚又可上凌心肺致短气而咳,脾又为生痰之源,脾肺相互留饮,引发长年咳嗽。辨为脾阳虚证之痰饮,治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故师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平饮邪之上逆;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白术为佐,健脾燥湿。三药相配,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为治痰饮病之和剂。


患者四诊症状明显好转,继续用温阳化饮的治则。患者觉咳时气上顶感无,即无气上呛咳。药中“诸花皆升,旋复独降”,取其降性以平喘,现气上顶感无,故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