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贾某,男,55岁。2014年9月23日初诊。
舌脉:脉弦滑,舌淡红,苔黄腻。
主诉:阵发性心慌,胸闷1月余。
现病史:患者缘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多在休息时发作,持续10分钟到30分钟,口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晨起偶有左胸沉闷,午休醒后时有心中动悸。5天前查动态心电图示:心搏总数:966224,室上性早搏:5635,阵发性房颤,共房颤30分钟。刻诊:心慌,胸闷,心中惕惕不安,恶寒畏风,大便日一行,质黏,纳寐尚可,脉弦滑,舌淡红,苔黄腻。查体:血压142/85mmHg,心搏62次/分。现服药:安碘酮 1片 3/日,单硝酸异山梨酯 (具体不详)。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7-8年,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以下,现服施慧达1片 1/日;胆囊切除术史,自行停药易善复、优思弗(具体不详);血糖偏高,餐前6.0mmol/l,餐后11.0 mmol/l。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
中医诊断:心悸
辨证:痰火扰心证
治则: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温胆汤合连朴饮加减
柴胡10g 黄连10g 竹茹10g 枳实10 g
茯苓10 g 炒苍术3 g 厚朴花10 g 枇杷叶10 g
预知子10 g 郁金15 g 石菖蒲2 0 g 焦三仙30 g
玉米须30 g 桑叶10 g 胆南星6 g 炒白术10 g
茵陈10 g 盐车前子15 g(另煎)
水煎服,日一剂,共7付。
2014年10月13日二诊:患者2016.9.28-2016.10.13,在石家庄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心慌发作1次,持续3-4小时,心率最低40次/分,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缓解。期间调中药,服药14付。脉沉弦滑,舌淡红苔黄厚腻。口服西药调为:单硝酸异山梨酯 1片 3/日,施慧达 1片 1/日,优思弗 1片 3/日,易善复2片 3/日,倍他乐克1/4片 2/日。上方加减:炒苍术加至6 g,厚朴花加至15g,茵陈加至15g,去预知子、桑叶,加党参6g,加合欢皮20g。7付,继服。
2014年11月3日三诊:患者左胸沉闷大减,活动后心慌发作一次,服速效救心丸缓解,发作时血压130/80mmHg,心率63次/分(2016.10.17复查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缓2、TV4、V6低平,心率56次/分),恶寒畏风仍在,入睡慢,复睡难,大便初干后溏,日一行,夜尿2次,尿黄去。咽中有痰10天,无咳嗽咳喘。脉沉弦滑,舌淡红,苔中黄厚腻。现服药:自行停用倍他乐克6天,加服黄芪代茶饮、冠心疏通胶囊5-6天,期间心率上限70次/分。上方加减:加薏苡仁20g,加陈皮10g,合欢皮加至30g,盐车前子加至20g,去茵陈。7付,继服。
此后患者间断求诊于刘真老师处,诸症悉平,血压125-140/76-80mmHg;脉搏54-66次/分。
按语:
心悸是指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或邪扰心神,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宁,出现心中悸动不安或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等症。
老师综观四诊,投之以温胆汤合连朴饮加减,收获甚佳。根据方药,可反推出此案辩证为痰火扰心证。按此思路分析,患者痰火内盛,其中痰浊壅盛,蒙蔽心神,心脉痹阻,则有心胸沉闷;火热上攻,上扰心神,心神不安,继而出现心慌心悸。痰湿与热邪搏结,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司,则出现大便粘滞不爽。痰湿闭阻气机,气机不调,不能步散精血周达全身,故而恶寒畏风。证型与主症、兼症互为一致。然吾辈学浅,仅从心慌胸闷、大便粘滞、怕风怕冷此类症状并不能准确辨证,于是追问老师如何准确辨证,老师言其关键在于“平脉辨治”。
老师师承国医大师李时懋教授,秉承其“平脉辨治”学术体系,认为一切疾病均可以从脉象上找问题,也都可以从脉象上找方法,基于平脉辨证的基础上遣方用药,自是胸有全局,运筹帷幄全于方药之间见文章。本案患者弦滑脉,为痰涎内阻,邪气阻滞,气血欲行而与邪搏击,气血激扬化风显脉滑。正是老师抓住“平脉辨治”这一关键点,准确把握病机,选方用药,切中要害,直达病所,效如桴鼓。综观舌象,舌淡红苔黄腻,亦为痰热壅盛之象。
再审其方:方用黄连、厚朴花行气化湿;竹茹、胆南星清化痰热,和胃降逆;陈皮、枳实、枇杷叶相合,温凉并进,理气化痰之力增;石菖蒲,郁金,合欢皮三者合用以宁心安神;苍、白术配党参、焦三仙,消食和胃、益气醒脾;玉米须、车前子、薏苡仁、茯苓共奏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柴胡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综观全方,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痰浊得去,心无邪扰,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