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心脾,温阳散寒法治疗心率失常案

发布时间:2017-05-13 10:44:53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患者:何某,女,45岁。2015年6月10日初诊。

舌脉: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

主诉:心慌出汗2月,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诉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汗出,乏力,倦怠,劳累时偶有后肩甲区疼痛,休息后缓解,未系统治疗。此后上述症状时有发作,多因劳累后诱发。刻诊:心慌汗出,胸闷长出气,劳累后加重,腹凉、痛,白带色暗,持续1-2天,末次月经5月25日,平素月经提前7-10天,心烦,夜寐欠安,纳差,小便可,大便日一行,便质溏稀,整体怕冷。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查体:BP:130∕90mmHg,P:50+次∕分。

既往史:患者自年幼时窦性心律不齐,无症状。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

西医诊断:1.心率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心动过缓 2.月经紊乱

中医诊断:1.心悸 2.月经先期

辨证:心脾两虚,阳虚寒凝证

治则:补益心脾,温阳散寒

方药:四君子汤合小定志丸加减

党参20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甘草10g

焦山楂10g   焦神曲10g  焦麦芽10g  山药20g

     炒鸡内金10g 郁金10g    石菖蒲10g  预知子6g

     仙鹤草30g   五爪龙30g  百合30g    黄连6g

     鸡血藤10g   牛膝10g    首乌藤15g  乌药3g

     醋香附3g    羌活3g

水煎服,日一剂,共7付。

2015年6月26日二诊:患者诉服药期间心慌汗出发作次数减少,药后月经鲜红,服药后脐下腹痛,站立时疼痛,坐下后缓解,白带略转浅,大便日一行,早餐后即大便,仍溏稀,夜寐欠安,排气较前增多,脉沉细略小滑,苔薄白,齿痕。上方加减:党参加至30g、乌药加至5g增加补气、温通中焦之功,加白芍20g、陈皮6g 、防风6g与方中炒白术共组痛泻药方,发挥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去预知子、仙鹤草防止月经过后疏泄太过而伤正,去羌活防止温燥太过。7付,继服。

2015年7月1日三诊:患者诉左侧卧位睡觉时胸闷,心慌未作,白带近两日无,脐下腹痛,站立时疼痛去,有牵拉感,无下坠,大便日两次,脉沉细缓尺弱,舌淡红苔薄白,齿痕。上方加减:鸡血藤加至30g、加益母草15g以加大活血疏通经络之功,乌药减至3g,患者餐后大便症状明显减轻遂白芍减至10g、去防风,患者二诊后心慌未作遂去百合、黄连。7付,继服。

2015年7月10日四诊:末次月经7月2日,行经6天,月经前两日腹痛,两天后缓解,月经结束第三天,白带发黄,不痒,胃喜温恶凉,大便日一行,溏稀较前减轻。脉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齿痕。上方加减:茯苓加至15g以健脾祛湿,去五爪龙加黄芪30g加大补益之功,鸡血藤减至15g、去益母草、郁金防止过于寒凉损伤脾之阳气,加高良姜6g以散寒止痛,加荆芥穗10g、防风6g、黄柏10g。清解下焦虚火。

    后患者继续服用中药并随证加减,1月后患者症状基本缓解。

按语:在《内经》中已经初步认识到关于心悸的病因病机,多与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感受外邪可致心中悸动。“心悸”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称之为“心中悸”、“心动悸”等,认为与虚劳、惊扰、水饮等有关,治以甘草汤为常用方剂。晋唐时期医家认为心悸由素体虚,心气不足致外邪侵袭,认识到心悸属本虚标实之病,以本虚为主。金元时期心悸理论有了较全面的发展,认为五脏虚实可致心悸。明清时期医家进一步完善心脏及其他脏腑虚实的关系。

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系病症常可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可影响到心的功能。刘真教授师从于国医大师路志正前辈,继承了路老的学术思想,临证重视顾护脾胃,调畅气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要中央脾土功能正常,其他四脏就会得到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滋养。本篇医案患者出现心慌汗出,胸闷长出气,劳累后加重,患者病久体虚,损极心阳,心失濡养,故见心悸不安、夜寐欠安,胸中阳气不足动则耗气,出现胸闷气短,气不足不能固摄津液,迫津液外出,故见心慌时伴汗出。同时患者腹凉、痛,为脾胃中阳虚寒,失于温养,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故纳差,便质溏稀,心脾两虚,气不摄血,不能充养子宫,故见经血提前。寒凝日久化瘀,患者时有出现心悸伴后肩甲部疼痛。整体怕冷,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皆为虚寒之象。综上本案证属心脾两虚,阳虚寒凝,治以补益心脾,温阳散寒。方选四君子汤合小定志丸加减。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后世医家应用广泛,将此作为补气的基础方,心脾同补,方中党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茯苓白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石菖蒲、茯苓、党参取其小定志丸加减,小定志丸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主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其加减具有镇惊安神,益气宁心作用;仙鹤草、百合、黄连为老师治疗心悸常用药对,百合、黄连归心经,清心安神,现代药理研究三药均有抗心率失常作用;鸡血藤、牛膝活血祛瘀通经;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合称焦三仙,加鸡内金四药具有消食导滞,健运脾胃之功;山药补脾养胃,治疗脾虚泄泻常用药;乌药行气止痛,温通之功上达脾肺,下达肾命门;醋香附疏肝理气兼能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首乌藤养血安神,治夜少安寐;郁金、预知子二者清心解郁开窍,又能疏肝行气解郁;羌活辛温助诸药发挥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