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眩晕案

发布时间:2014-06-10 08:31:24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高血压病证属肝郁化火、兼下焦湿热,治以疏肝清热健脾法

王某,男,33岁。阵发性眩晕1个月。

初诊(2013422日):患者1月前体检发现高血压,血压140-150/90-100 mmHg,自觉轻微头晕,口干,晨起自觉阴囊潮湿,饮食可,二便正常。舌略暗,苔白,脉微弦。血压140/100mmHg。中医诊断:眩晕,肝郁化火、兼下焦湿热型,西医诊断:高血压病。治法:疏肝清热健脾法,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10g,栀子10g  甘草6g,当归10g,云苓12g,白术10g,白芍10g,柴胡12g,薄荷10g,夏枯草10g,玄参10g,黄芩10g,龙胆草10g,泽泻15g,苦参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3428日):患者头晕减,阴囊潮湿减,近日感冒,咽痒欲咳,血压125/90 mmHg,上方加僵蚕10g,蝉蜕10g,杏仁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201355日):头晕基本消失,无咽痒口干,阴囊略显潮湿,自诉多次血压已正常。上方去咽部用药,加薏苡仁20g

按:该例患者为药品销售人员,工作压力大,烟酒过度,作息不规律,导致早发高血压病。分析其形成原因为肝气郁结化火,上扰清空则见头晕口干,湿热下注则见阴囊潮湿。选方丹栀逍遥散加味,为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因肝郁血虚日久,则生热化火,此时逍遥散已不足以平其火热,故加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患者湿热下注,则加用龙胆草、泽泻、苦参以清热渗湿。全方共奏清肝泻热利湿之功。邢老师治病过程中,非常重视外感,患者在感冒后往往会加重原来病情,因此在二诊时加用僵蚕、蝉蜕、杏仁以祛风利咽。三诊时患者血压已趋平稳,收到很好的效果。高血压初期有时无证可辨,常选用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发病日久可有肝郁化热、肝阳上亢等情况,治疗相对复杂,加用夏枯草、玄参、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