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证属湿热中阻,治以清热利湿法
张某,男,65岁,反复发热20天。
初诊(2013年3月16日):患者于20天前夜间开始突发发热恶寒寒颤,体温39.5℃,给予柴胡安痛定肌注后体温下降,考虑感冒,莲花清瘟胶囊口服,后开始间断发热,多在下午5时以后及夜间出现,查血常规正常,胸片肺纹理稍粗,患者自备对乙酰氨基酚,体温增高即服用,汗出热退,随后体温又升高,患者发热时自觉先从足下开始有热气上升至胸部,体温开始增高。先后应用病毒唑、痰热清静点、给予银翘散加减、秦艽鳖甲散、白虎汤无效。现夜间再次发热,体温达38.0℃,自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降至37.4℃,无头晕头痛,无恶心欲呕,进食尚可,小便黄,大便粘腻不爽,睡眠尚可。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既往冠心病心绞痛前间壁心肌梗死病史2年,前列腺增生病史5年,用药情况不详。脑梗塞病史10年,发现糖尿病1周。查体体温36.9℃,血压111/59mmHg,双肺呼吸音粗,心率69次/分,心音低钝,双下肢无水肿。尿常规:蛋白+。细菌抗体:阴性。中医诊断:热证湿热中阻型,西医诊断:发热原因待查。治疗清热利湿法。处方:选方达原饮合三仁汤:炒槟榔12g,厚朴10g,草果仁10 g,甘草6g,黄芩10g,淡竹叶10g,清半夏10g,柴胡20g,青蒿12g,滑石粉10g,通草10g,赤芍10g,薏苡仁20g,浙贝母10g,炒苦杏仁10g,豆蔻10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3年3月18日):服药后患者无发热,从足下上升至胸部之热气明显减轻,偶有胸闷胸痛,舌淡暗苔白腻,脉缓。继服上方。
三诊(2013年3月20日):患者无发热,未发热气上升,继服2剂巩固。
按:患者为反复发热患者,先后应用病毒唑、痰热清静点、给予中药银翘散加减、秦艽鳖甲散、白虎汤无效。因患者发热时自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体温增高即服用,汗出较多,热却不退。
邢月朋老师分析患者反复发热,多在下午及夜间,考虑为湿热之邪伏于膜原。达原饮见于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瘟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是治疗瘟疫初起邪伏膜原的要方,也是治疗湿邪内伏膜原证的要方。恐该方去湿之力不够,加用三仁汤清热利湿,湿去则热孤,仅服用2剂即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