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益气健脾,利湿消肿法治疗水肿案

发布时间:2014-06-10 08:20:28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水肿脾虚湿盛证,治以益气健脾,利湿消肿法

陈某,男,85岁,主因双下肢及足部水肿半年余。

初诊(2009729日):患者半年前原因不明出现双下肢及足部水肿,水肿以双侧小腿为甚,以左足为重,自觉上腹部不适,咳嗽吐痰平卧时加重,痰吐出后方能入眠,胃纳可,大便可,小便黄赤。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效果并不明显,遂转求中医治疗。刻诊双小腿及足部水肿以左足为重,上腹部饱胀,咳嗽吐痰平卧时加重,胃纳可,大便可,小便黄赤,舌淡红,苔白滑。体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二尖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心率89 /分,律齐。 肝脾未触及,肾区无扣击痛。双小腿及足部指凹性水肿,无浅静脉曲张,皮色正常。理化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房性早搏,89 /分,不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左房扩大,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辨证分析:患者年逾八旬,正气亏虚,脾位居中焦,主升清,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虚则水液不得温化输布,聚于下肢而为水肿;不能运化水谷故上腹部食后饱胀;脾不运化水湿积聚而为痰,痰随气升降,使肺气不利而咳嗽吐痰。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细均为脾虚湿盛之征。西医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中医诊断:水肿 脾虚湿盛证。治宜:益气健脾,利湿消肿法,方选:补中益气汤、五苓散加减。 处方:黄芪3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生晒参6g,甘草6g,当归10g,泽泻20g,云苓12g,猪苓10g,桂枝6g,车前子15g,郁李仁15g,党参15g,枳壳10g7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00985日):患者服药后左足肿明显减轻,下肢酸胀感缓解,仍有咳嗽,吐痰后方能入眠,胃纳可,二便正常。自觉全身较前有力。经益气健脾治疗后,脾之运化功能渐复,水湿得利,气机通畅,故足肿消减,酸胀感缓解,身感有力。原方改车前子30g、郁李仁20g,加炒杏仁10g、苏子10g、川贝10g,以宣肺化痰,消储痰之器的痰浊。

三诊(2009812日):患者服药后左足水肿明显减轻,酸胀感消失,余症同前。方药对证,故脾虚湿阻证进一步缓解。辨证有瘀血阻络,血不利则为水,故加没药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活血通络。

四诊(2009819日):患者服药后自觉双下肢及足水肿消失,酸胀感消失,饮食二便基本正常,全身较前有力。辨证准确,方药对证,故脾气得健,湿浊得化,血脉得通,诸症消失。治以益气健脾,利湿消肿,活血化瘀,处方:黄芪3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生晒参6g,甘草6g,当归10g,泽泻20g,云苓12g,猪苓10g,桂枝6g,车前子30g,郁李仁20g,党参15g,枳壳10g,炒杏仁10g,苏子10g,川贝10g,没药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7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1.水肿一病,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其发病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依据症状表现不同临床而分为阳水、阴水二类。《景岳全书·水肿论治》:“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脾而肤肉浮肿,传入肺,则气息喘急。”本案水肿辨证属脾虚湿盛之水肿,证属阴水范畴,病本为虚,病标为湿盛瘀阻,本虚标实证。

    2.本例患者以水肿为主症,伴有上腹部饱胀、咳嗽吐痰等症,说明病涉脾肺两脏。邢月朋老师先从调补中焦入手予补中益气汤固本以制水,复其运化之功,杜其生痰之源,一方而多能;以五苓散振奋脾阳,通利水湿,治标以消肿。如此则标本兼顾,收功甚捷。

    3.邢月朋老师主张在水湿已去,脾运得复,正气充足时及时加用活血之品,以正本清源,使气血流畅勿使壅滞,达到活血不伤正,防病复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