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温阳化气,利湿消肿法治疗水肿案

发布时间:2014-06-10 08:16:19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药物性肾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治以温阳化气,利湿消肿法

       毕某,男,73岁,主因双下肢指凹性水肿2月余。

    初诊(2012430日):患者在2个月前行拔牙术后,由于局部感染,服用多种抗生素及止痛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随后出现双下肢指凹性水肿,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并伴有胃脘不适等症。曾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肾功能:尿素氮8.65mmol/L,血肌酐115mmol/L。应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未见减轻而求治于中医,症见双下肢水肿,活动后加重,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腰部疼痛。望其眼睑轻度浮肿,舌质淡红,苔薄白;询其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平时大便不畅,小便不利;按其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水肿,脉沉细。此乃药毒害损脾胃,戕伐正气,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泛溢肌肤而水肿。中医诊断为水肿(药物性肾炎),证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以温阳化气,利湿消肿为大法,方选五苓散加味。处方:夏枯头15g,黄芩10g,玄参10g,黄芪40g,猪苓15g,茅根30g ,冬瓜皮30g,泽泻30g,车前子30g,云苓15g,郁李仁30g,桑皮10g,白术10g,桂枝10g,枳壳10g5剂,水煎服,日一剂。

嘱低盐饮食,限制饮水量,注意休息。

二诊(201254日):患者服药后双下肢水肿已大部消退,时有腰部酸疼,大便艰涩,食欲增加,胃脘胀满明显减轻,小便畅利。此乃脾肾阳气渐复之征,方证相应,故取显效。继用原方5剂。

三诊(201259日):患者服药后双下肢水肿已全部消退,偶有腰部酸疼,纳可,食后无胃胀,大便仍欠通畅。处方如下:夏枯头10g,黄芩10g,玄参10g,黄芪40g,云苓15g,郁李仁30g,白术40g,桂枝10g,杜仲15g,寄生30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0g,川芎10g,没药10g,炒香附15g,地龙10g15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本案为患者滥用化学药品所致的肾损害,是目前临床越来越常见的病症。我们在临床观察到药物对人体一般先损伤脾胃,渐次损害肝肾,使脾之运化及肾之气化功能下降而出现纳呆、胃脘胀满、便秘、水肿、腰酸等一系列症状。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方选五苓散为主加减标本兼治,方证相应故取满意疗效。本案兼证中,患者大便滞涩不畅,辨为脾虚湿滞证,临证时常应用大剂量白术40g60g、枳壳30g,既可健脾祛湿助阳,又可行肠胃之气,恢复大肠传导功能,大便自能通畅。治疗的后期可随证加入活血之品改善肾脏微循环促进细胞修复从而达到恢复肾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