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寒因寒用,清下里热治疗脉痹案

发布时间:2014-06-10 08:01:56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雷诺氏综后征脉痹之热厥证治以寒因寒用,清下里热。

乔某,女性,49岁,四肢末端冷凉2年,加重伴周身恶寒3个月。

初诊(201322日):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末端冷凉、尤其双手感寒凉如冰、皮肤粗糙苍白,放入热水中需2小时可缓解,冬重夏轻,指腹触觉亦有所减退。曾至省二院诊治,被诊断为“雷诺氏综合征”。服用免疫类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3个月前因天气寒冷以上症状加重。患者形体中等,面色苍白但可见散在红斑、面部表情僵硬,畏寒肢冷。自述之前曾求治中医,观既往处方均为四逆汤类温肾助阳之剂,症状无好转,反出现面部起大量红色皮疹、瘙痒难耐、眼睑浮肿、手足凉紫、易汗出、寐差。患者有卵巢囊肿病史,每次行经8-9天。平素急躁易怒,大便时有秘结,喜饮水。有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控制欠理想(150/80mmHg左右)。舌体小,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西医诊断:雷诺氏综合征。中医诊断:脉痹  热厥证,本病为邪热深伏,阳气内郁,以阴阳气不相顺接,出现四肢厥冷的证候。治宜寒因寒用,清下里热。予以丹栀消遥散+夏枯草汤加减,处方如下:夏枯草10g,玄参10g,黄芩10g,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6g,薄荷10g,川芎10g,生地10g,枳壳10g,鸡血藤20g,桂枝10g水煎服,日1剂,连服5日。

二诊(201327日):服上方5剂后,双足寒凉怕冷症状好转,面部红色皮疹明显减少,瘙痒症状减轻,汗出症状减轻,寐仍差、尿急症状好转,大便较前正常,舌质仍红,苔薄白,脉较前有力。上方加生地为15g水煎服,日1剂,连服10日。

三诊(2013217日):服上方10剂后,手凉怕冷症状进一步好转,且手有汗出、自感发胀,面部红斑基本消失,寐仍欠安,尿急及大便好转,舌质红,苔薄黄,脉沉。上方去桂枝,加牡蛎30g,改黄芩为12g,处方如下:夏枯草10g,玄参10g,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6g,薄荷10g,川芎10g,生地10g,枳壳10g,鸡血藤20g,牡蛎30g,黄芩12g水煎服,日1剂,连服10日。

按:雷诺氏综合征属中医厥证的范畴,临床因见厥冷畏寒等一派寒象,易辨证为阳气虚弱、血虚寒凝、肾脏衰微证,而用温阳通脉之剂。岂不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辨证失之毫离,将谬之千里,故邢月朋老师常教导我们要从临床错综复杂的寒热虚实真假中发现病证的本质,从而针对本质进行治疗,此正是“治病求本”之旨。该患者舌红、服温热药后厥冷加重,且可见面起红斑,平素急燥易怒,大便秘结与四肢厥冷同见,应该考虑患者此厥非寒非虚,乃属热属实,即所谓的“热深厥深”。故此患者应辨证为热厥,为邪热深伏,阳气内郁,以阴阳气不相顺接,从而出现四肢厥冷的证候。四肢厥冷愈甚,则表明邪热郁伏愈深。厥冷的轻重与热郁伏的浅深相应。若只见其厥冷外象,而不细查辨其实热,误将热厥当作寒厥而用温阳通络之剂,则会有助热之弊,使火热上炎、热入血分变生他证。《景岳全书·卷之一·传忠录上·论治篇十》“:治法有逆从,以寒热有假真也,此《内经》之旨也。……夫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此正治也,正即逆也;以热治热,以寒治寒,此反治也,反即从也。”故邢月朋老师初予以平和偏凉的丹栀逍遥散+夏枯草汤治疗以投石问路,稍佐以桂枝以起引经之功。待临床有效后逐渐加大清热药物的用量,并减少温热的桂枝用量,此临床用药之严谨可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