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敏 女 72岁,2009年3月30日初诊。右髋部外侧皮肤暗红,疱疹,针刺样疼痛,有烧灼感,夜间重,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大便秘结,脉弦,舌质暗,苔白厚。于省某西医院皮肤科诊治,考虑“带状疱疹”,给予阿西洛韦静点,阿西洛韦软膏外敷。治疗1周,仍疼痛,夜寐不安,遂来就诊。
辩证:气滞血瘀,枢机不利。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处方:膈下逐瘀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炒桃仁15克 赤芍15克 乌药15克 元胡15克
蒲黄15克 五灵脂10克 红花15克 枳壳20克
川楝子15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黄芩15克 党参10克 甘草6克
炒栀子15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饭后服用。
2009年4月25日电话回访,由于家在外地,未复诊,依原方服用20余剂,现已无大碍。
【体会】:
急性期有水泡时属肝胆湿热者,疱疹较大而面积广,局部红赤、疼痛剧烈呈针刺灼痛,伴有烦热口干,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用龙胆泻肝汤,后遗症期用膈下逐瘀汤。《临证指南医案》所说:“蓋久痛必入於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血行涩滞,瘀阻脉络,气血运行失司则形成“不通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