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症

发布时间:2022-07-25 11:26:28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赵某,男,47岁,2018年8月11日初诊。

胸闷气短间断发作1个月伴晕厥2次。

初诊:患者缘于1月前因饮酒后出现气短、胸闷,当时无胸痛、意识模糊,休息后症状缓解,未就医诊治,自行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此后症状反复发作,每因劳累后、活动后时有头晕,有黑朦症状,3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两次,每次持续30秒至1分钟不等、醒后无肢体活动障碍等,就诊于省二医院门诊查血常规、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37次/分,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部分导联T波低平,建议患者住院行心脏起搏器治疗,患者拒绝安装起搏器而来我院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

主症:胸闷、气短,多在劳累及活动后发作,3日来晕厥两次,每次持续30秒至1分钟不等。伴有头晕,畏寒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中医诊断:

  1、厥症

心肾阳虚,寒邪凝滞证

2、胸痹

寒凝心脉

治则:益气温阳通脉。

方药:大运方化裁。处方:人参10g,黄芪20g,黑附子6g(先煎),桂枝6g,柴胡6g,升麻6g,桔梗10g,枳实10g,麻黄8g,麦冬10g,五味子10g ,丹参15g,巴戟天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2018年8月18日):服药后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时有头晕。仍有畏寒怕冷,周身无力,心率43次/分,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心电图:窦性心律,43次/分,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畏寒怕冷,心肾阳气亏虚,上方黑附子加量至10g,细辛3g温阳散寒,水煎服继服7剂。人参10g,黄芪20g,黑附子10g(先煎),桂枝6g,柴胡6g,升麻6g,桔梗10g,枳实10g,麻黄8g,麦冬10g,五味子10g ,丹参15g,巴戟天10g,细辛3g。

三诊(2018年8月25日):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未诉头晕,活动较多时稍感气短,怕冷不适明显好转,饮食睡眠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54次/分,偶发房性早搏。患者病情好转,服药7剂后可停服中草药汤剂,原方调制膏方继续口服,巩固疗效。人参10g,黄芪20g,黑附子6g(先煎),桂枝6g,柴胡6g,升麻6g,桔梗10g,枳实10g,麻黄8g,麦冬10g,五味子10g ,丹参15g,巴戟天10g、细辛3g。

按:大运方是于慧卿主任医师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的方药。临证发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寒证多见,正如《频湖脉学》“有力而迟为冷痛,无力而迟定虚寒。”本证患者属中医厥症、胸痹病,患者畏寒怕冷、胸闷、气短,周身无力,属寒证,表现为脉迟缓,所以采用温补心肾,益气通脉治疗大法,使阳复阴退,寒散脉复。

心脏有推动血脉正常运行于周身的作用,心脏这一功能主要是心中阳气的推动作用。如果阳气虚损,鼓动无力就会出现脉迟难复的病症。而气虚主要是胸中宗气不足,继而阳气衰微,不能司呼吸,贯血脉,影响心脉运行。肾为阴阳之根,先天之本,若肾阳虚损,则不能助心中阳气搏动而脉缓慢。采用心肾同治,益气升清、温阳散寒为基本法则,

大运方中人参、黄芪补气升阳为主,辅以附子、肉桂温阳散寒,使气充阳升;柴胡引阳气自左而升,升麻阳之气自右而升,桔梗为药中之舟载药上行,枳实宽胸理气降痰浊,合用升清降浊运转气机;麻黄、熟地补肾生新,散寒而不腻膈,更有麻黄善发阳气,行于脉道以助行气之功;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防心阳过亢,;丹参养血活血,以除阳气不充而气滞血瘀之弊。诸药配伍,益气温阳、运转气机,气充阳生,阴寒自散,脉道充盈,气血运行。可谓之: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名大运方。

大运方益气温阳,运转气机,主要用于心悸、怔忡,气短,胸闷,头昏晕厥,神疲无力,舌质淡暗,苔薄白,脉迟、涩。辩证属气虚阳衰、气滞寒凝证。


上一篇:胸痹病
下一篇:眩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