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

发布时间:2022-07-25 11:25:04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眩晕病属肝火上逆、腑实火盛证,治以清肝降火、通腑泻热案

王某,男,70岁。2018年10月10日初诊 

头晕阵发性发作10余年,加重1周。

初诊:患者于10年前因情绪急剧波动后出现头晕,伴有头胀、头痛、失眠等症状,当时就诊我院门诊,查血压200/100 mmHg,考虑高血压病,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患者拒绝,经休息及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血压降至正常。10年来,病情时轻时重,每遇情绪波动可出现头晕不适,间断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治疗,1周前无诱因出现眩晕再次加重,伴有头胀,头痛,耳鸣,查血压180/100 mmHg,自行口服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而就诊。

主症:头晕、头胀,时有耳鸣,大便干燥,情绪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诊断:眩晕

肝火上逆,

治则:清肝降火,

处方如下:夏枯草汤加减

夏枯草15g,黄芩15g,玄参15g,天麻9g、钩藤30g(后下)、石决明15g、栀子10g、杜仲10g、桑寄生10g、牛膝12g、、夜交藤30g、茯神9g、益母草30g, 7剂,日1剂,连服3日。

二诊(2018年10月18日头晕、头胀明显减轻,大便仍偏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患者大便干,加大黄8g,清热泻火通便,苔黄腻说明仍有湿邪阻滞气机。上方加佩兰10个,车前子15g利湿邪,7付日1剂,连服3日。

三诊(2018年10月25日):患者未诉头晕、头胀,大便通畅,稍有耳鸣,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继服上方5剂继服以巩固之。

按:眩晕病机比较复杂《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病案以肝风、肝火为病,风升火动,两阳相搏,上干清空,证见眩晕。患者平素喜食肥甘,致腑实生热,又肝郁气滞化火,气火上逆,则头晕、耳鸣,腑实热结则大便干燥;肝热气实,故急躁易怒;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胸闷;舌质红,苔黄垢,脉弦数属肝火上逆之象。病位在肝、心、肠腑,属实证。肝郁气滞化火,气火上逆,则头晕、耳鸣;腑实热结则大便干燥;上焦郁热日久迫血上行而鼻衄;肝热气实,故急躁易怒;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胸闷;舌质红,苔黄垢,脉弦数属腑实火盛、肝火上逆之象。

方中夏枯草苦寒入肝经,可清肝火、降血压;玄参甘寒养阴生津;黄芩苦寒,清泻肺经、胆经实火。三药配伍共奏清肝降火、滋阴泄热的功效。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

眩晕病属肝阳上亢、宗气亏虚证,治以平肝潜阳、调补宗气

李某某,男,60岁。2018年10月20日初诊。头晕头胀阵发性发作15年,加重伴胸闷气短1个月。

初诊:缘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胀,当时无头痛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就诊于社区门诊,测血压180/90mmHg,考虑高血压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治疗好转,而后间断硝苯地平缓释片、贝那普利等药物治疗,头晕头胀时有发作,多次就诊于社区门诊治疗。5年前因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曾于我院住院治疗。而后一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血压控制尚可。1个月前症状加重,多次测血压不平稳,并伴胸闷、气短、善太息,周身无力,心烦,时有心慌等,曾服用中药治疗治疗效果欠佳,欲求中医进一步诊治而就诊。既往糖尿病史5年,曾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后自行停药,现饮食控制,自诉血糖控制可。

主症:怠倦乏力,头晕头胀,时有口角抽动,心烦,时有胸闷气短心慌、善太息,口干,进食可,夜寐多梦,二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脉沉弦。

中医诊断:

眩晕、太息症

肝阳上亢、宗气亏虚证,

治则:平肝潜阳、清心除烦

方药:夏枯草汤、益气升降汤加减,

处方:夏枯草15g,黄芩15g,玄参15g,黄芪30g,枳实12g,桔梗12g,生晒参6g,麦冬10g,五味子10g,甘草6g,白芍30g,钩藤20g,胆星10g, 牡蛎30g ,珍珠母30g ,栀子10g,淡豆豉10g,知母12g。水煎服,日1剂,连服5日。

二诊(2018年10月27日):头晕头胀、口角抽动减轻,心烦、胸闷气短善太息均有减轻。心烦明显,舌暗红,苔白,脉沉弦。经平肝潜阳、调补宗气、清心除烦治疗症状减轻,继续目前治则。上方改钩藤30g、栀子15g ,加僵蚕12g 清肝潜阳、清热除烦、熄风止痉。日1剂,连服7日。

三诊(2018年11月3日):服上药后心烦、胸闷气短明显减轻,周身无力好转。仍时有头晕、头蒙不清,夜寐梦多,进食可。血压140/90 mmHg。经治疗使肝阳得潜、烦热渐除、宗气健旺、肝风渐熄。患者仍有头晕、昏蒙不清,加龙骨安魂定志。1剂、日一剂。

 

按:本病案患者年过半百、气阴渐亏,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阳上扰、清阳不升而成本证。阴虚阳亢,风阳上扰见头晕头胀;阴虚风动见口角抽动;阴虚内热、热扰心神见心烦、夜寐多梦;多病久病,导致心肺亏虚,宗气不足,不能贯心脉、行气血,出现胸闷气短善太息、周身无力宗;本病病位在脑涉及肝、肾、心,为本虚标实证。

患者辩证肝阳上亢,以夏枯草汤为主清肝潜阳、养阴柔肝。


上一篇:厥症
下一篇:心衰病